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林南中的BLOG

要么读书,要么旅行,心或身体,总有一个在路上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石码老街印象  

2016-04-01 16:11:10|  分类: 吾乡吾土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   地处九龙江下游的石码,是一处有着浓郁闽南风情的古镇,受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,古镇里闽南传统建筑、南洋风格骑楼、古寺庙、教堂穿插点缀其间,从中可以窥见石码文化的多元与包容。穿梭在镇区老街,商业气息依旧浓厚,而小吃摊、糕饼店、杂货铺这些难以取代的小店,仍然生意兴旺。公园里、老街上还可以碰到吹拉弹唱的歌仔迷,对于怀旧的人来说,这是一种看得见的乡愁。

石码原名石奚谷,为今龙海市政府所在地。唐以前,石码尚是一片内海海滨。明宣德间,十社乡民在此龙舟竞渡,因这里是争夺锦标的地方,逐称“锦江”。“锦江”的由来还有另一个传说,据说这里是九龙江下游江海交汇处,水面宽阔,波纹似锦,因称为“锦江”。明弘治以后,“都人以当地海潮上下湍激,屡有崩溃,乃沿江垒石筑十二坝以障之”,故又名“石码”。抗战时期,厦门国民政府曾内迁至此。建国后,石码为福建“三大名镇”,有“南漳名胜地,石码更称雄”之誉。   ——南风行摄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
      中山亭,原名“益思亭”,1924年北洋军阀张毅部驻石码时建。1926年,北伐军入闽时,何应钦部驻石码,改称“中山亭”。亭坐南向北,平面呈正方形,边长5米,通高20米,用12根钢筋水泥柱支撑。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       宛南亭位于石码镇打石街街心,建于明弘治五年(1492),祀观音。清康熙十八年(1679)进行扩建。民国13年石码扩辟街道时,为存古迹,于亭楼两旁各筑一道,成为街心亭。
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 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
 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
  圆圈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石码关帝庙,亦称武庙,位于石码镇的解放北路。该庙宇始建於明朝的嘉靖年间,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,清朝康熙、乾隆、道光、咸丰及民国十五年、三十八年间及解放后均进行过重修。
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甘棠前街的甘棠庙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老街里吹拉弹唱的人们
 
  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解放西路礼拜堂,1932421红四军进占石码,设军部于此。
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红砖骑楼

石码老街印象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150)| 评论(6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