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林南中的BLOG

要么读书,要么旅行,心或身体,总有一个在路上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龙海文庙 文风昌炽  

2016-01-11 19:57:19|  分类: 文庙书院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龙海文庙  文风昌炽

林南中

    文庙是祭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一种祠庙建筑。在古代,文庙一般设于州、府、县所在地。而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龙海,至今则尚存有镇海卫文庙、海澄文庙、平宁村文庙、锦宅文庙等四座文庙。除了卫文庙、县文庙外,这里还有村文庙、文祠等。这样的现象,在国内极其罕见,值得加以挖掘整理。

龙海人杰地灵,历代英才辈出、文风昌盛。厚实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许许多多杰出的先贤。这里曾诞生了漳州建州后的第一个进士周匡物;由镇海卫走出的明代前期漳州最具影响力的理学名家陈真晟、周瑛等;此外还有明弘治十五年(1502年)年进士,后任户部郎中、广东参政的林魁,明代著名学者张燮;近现代理学名家王东湖,社会“先觉者”苏眇公等鸿儒。可以说,这样的现象与素有“海滨邹鲁”之称的龙海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崇文尚礼、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。

龙海文庙历史悠久,据传平宁村文庙可追溯到宋。而镇海卫文庙始于明初。明隆庆元年(1567)海澄设县,建县之初郡守唐九德即创设文庙,海澄文庙建筑技艺精湛、气势恢宏,是龙海现存文庙里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。而位于角美镇锦宅村的文庙,占地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,可能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古代村级文庙建筑。

    镇海文庙,文冠闽中

镇海卫文庙位于隆教乡镇海卫城内。文庙始建于明初,洪武二十年(1387年),明廷为了加强海防的需要,在漳州沿海设置镇海卫。据《镇海卫志校注》记载:《宣德七年(1432年),宪佥林公时槐倡议卫城内附设儒学,成化二十一年(1485年),卫指挥使张文再次奏请建立儒学,嘉靖元年(1522年),巡抚御史尚书王公以旂从诸生之请复奏之,三年报可,始建学立师。历经沧桑,镇海文庙毁于历史尘埃之中。现文庙为在原址基础上新建的钢筋水泥两进建筑,正殿主祀至圣先师孔子。庙内尚存有清雍正四年(1726年)《义学碑记》,道光十八年(1838年)《镇海卫义学捐题》碑记,同治元年(1861年)《重修鸿江书院》碑记等文物。

镇海卫自洪武二十年(1387年)设卫到明末的250多年间,海防相对安谧无恙,城内书院、义学陆续开办,众多理学名家在此开坛设学,因而文教大兴。七真儒三及第,漳南文献甲闽瓯这一反映漳州地方文化繁盛的著名联句中的“七真儒”指的是陈淳、王遇、唐泰、陈真晟、林雍、周瑛、蔡烈,而其中陈真晟、周瑛便是出自镇海卫。

明初漳州沿海相对安定,明中叶月港民间海外贸易的繁盛,拉动了镇海卫经济的发展,同时也推助镇海卫文教的兴旺。有明一代,有镇海卫根籍(含迁居他地,籍属镇海卫者)的人共出进士36位,举人85位,贡生72位。一时镇海卫名贤蔚起,文风炽盛,被誉为“文教之盛,冠于闽中”。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
 
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
    海澄文庙,书墨飘香

    海澄文庙又称孔子庙,位于龙海市海澄镇龙海二中校园内。海澄文庙始建于明隆庆元年(1567年)。明清及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修葺。文庙坐东北朝西南,建筑格局依次为泮池、大成门、月台、大成殿、崇圣祠,左右两庑各五间,东庑为名宦祠,西庑为乡贤祠,总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。主殿大成殿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问,重檐歇山顶,殿内原悬挂“万世师表”牌匾。殿前是月台,月台正面为御道,饰盘龙浮雕,雕刻精细。月台前立有一尊3.2米高的孔子石像。该雕像为著名的雕塑设计师、厦门大学教授李维祀设计。1987年,海澄文庙列为龙海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据史料记载,海澄文庙原有建筑群规模宏大,规制完整,文化内涵丰厚,是闽南地区名闻遐迩的文庙建筑群。整个建筑包括儒文学堂、明伦堂和教谕署等。主殿正中原供奉有孔子塑像,左右分列复圣颜回、述圣子思、宗圣曾参和亚圣孟子,随祀东西哲各六位。东西两庑供奉孔子123位得意门生。后殿配有崇圣祠、名宦祠和乡贤祠,乡贤祠内供奉海澄县第一位进士谢伯宜,以及勇斗魏忠贤阉党的东林后七君子周起元等,以教化人民“直道而行,不为僭越之事”。

文庙重在于“学”。清邑人周山在《学宫重建喜赋二十韵》中说道“凤口先登甲,鹿峰续比肩;缅怀启祯际,不让浦溪前。”1942年,在文庙的旧址创办了“海澄县立初级中学”,此后文庙一直作为学校使用,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。如今,海澄文庙被辟为龙海二中图书馆,馆藏有图书近10万册,可谓门类齐全,书墨飘香。 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
 
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
   

平宁文祠,育材之地

平宁文祠又称孔子庙,位于榜山镇平宁村。文祠始建于宋,时平宁儒士蔡汝作创办乡校,收纳周边的子弟传授儒学。蔡汝作,号南溪,蔡港(今平宁西头村)人,宋代名儒,与同时代的高东溪(登)、陈北溪(淳)并称三溪。

宋元之交,乡校遭废。明初由贡生郑深道与巡按御使陈仲发起重建为“观澜书院”,是为当时漳州府著名的书院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迁界后再次遭废。道光三年(1823年),举人钟南发起重建文祠,文祠前进设讲堂,中进为先圣先贤祠,后进祀蔡汝作、郑深道两位书院的奠基人以及平宁乡贤林弼等。2000年,文祠被改建为榜山中心小学,原文祠前进改建为混凝土二层格式,中进先圣先贤祠拆除,辟为操场,后进文祠移入临路面的一间教室,改祀文昌神像。

文祠历经毁废,至今仍保留有道光十三年(1833年)与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两方碑记及原廊柱等文物。文祠自创建起即融祀孔与教学为一体,以遵崇儒道,培养人才为要务,从而诞生了一大批有为贤才。如元至正年间(1341-1368年)的林广发、其长子漳州路知事林弼、次子书法家林虞臣父子三人,都是学而有成、行事有声的贤良之才。清道光四年(1824年)漳州名儒郑开禧在为平宁文祠撰写的碑文中记载:“自通都大邑,以至僻壤遐陬,无不知以养育人材为要务也……平林虽僻处海隅,岂不与大梁、麓岳、凤池同为国家育材之地。”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
 
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
    锦宅文庙,养在深闺

锦宅文庙位于角美镇锦宅村锦宅小学北侧,文庙始建于明,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(1821-1850年)修建。文庙为土木建筑,面阔三间,进深二间,两进之间设有天井,左右厢房以廊道相连。主殿正中供奉孔子,左右墙壁内面分别写着“忠孝”、“廉节”行楷大字,各有两米见方,用笔苍劲有力,结构严谨。文庙建筑面积约400多平方米,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米。锦宅村文庙可谓是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,这座规制宏大的百年文庙,有可能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古代村级文庙建筑。

锦宅村位于角嵩(角美至厦门嵩屿)公路边。原为泉州府同安县积善里十九都锦堂堡,1957年划属龙海县。黄姓为村中大姓,历史上许多锦宅村民漂洋过海定居南洋,为闽南主要侨乡,印尼糖王黄仲涵、光复时期的革命志士黄开物都是出自该村。

清道光初年,在周边相继创设书院、义学的影响下,由锦宅乡贤发起在村孔庙开办“文圃书院”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宣布废除科举,停办书院,倡办新学。“文圃书院”搬迁至村中“三祠堂”并更名为“锦堂小学”。1919年,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,由锦宅海外华侨发起,在原“锦堂小学”的基础上创办了“锦宅侨立小学”,学校就设在文庙南面,与文庙连成一体,形成了“校中有庙,庙中有校”的格局。百年来学校以文人,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侨乡子弟。目前,文庙仍作为村幼儿园,沿续着启蒙教育的文脉。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
 
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龙海文庙  文风昌炽 - 南风 - 林南中的BLOG
 

结语:

历经王朝更迭和岁月磨砺,龙海文庙虽屡有兴废,但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文风。一座座古文庙建筑,还有那些镌刻着先贤事迹的碑刻及柱联,是龙海文风鼎盛,人杰地灵的历史见证,行走在龙海文庙之间,依然可以感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儒雅卷气。


 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295)| 评论(5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